曉色朦朧,夜色闌珊。
凌晨三點,在棗莊市滕州市的高速公路上,幾輛大巴車疾弛而過,車上的人們戴著N95口罩,不發一言。
今天是2022年11月3日,是我們來到滕州的第11天。11天前接到濱州市統籌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通知,緊急抽調了全市130名醫務人員組成核酸采樣支援隊,奔赴滕州開始了當地疫情防控支援工作。
盡管新冠肆虐歷時三年,疫情防控也早已成為常態,但剛到滕州時,還是感到了莫名的心酸。這座有著170多萬人常住人口,承載著5000年文化底蘊的城市,在10月20日這天,被按下了暫停鍵。高聳入云的樓房,鱗次櫛比的商鋪,四通八達的街道,漆黑一片,空無一人。只有緩慢行駛的消毒車,疾馳而過的警車,一路鳴笛的救護車,穿梭于街頭巷尾。
看到這一幕,坐在大巴車上的我們深感責任重大,使命在肩,一個堅定的信念始終縈繞于心:我們要幫助這座美麗的城市打敗病毒,恢復昔日的繁華。
經過一小時的奔波,我們順利到達龍陽鎮,在經歷嚴格的防護后,被當地志愿者接到龍陽鎮李莊村,開始了新一天的入戶核酸采集工作。緊鑼密鼓的準備下,我們如往常一樣被分成五組,每組三人,一人負責領路敲門,一人負責登記信息,一人負責采集樣本,有條不紊的開始了入戶采集。
深秋的夜晚,霧氣漲涌起來,天地白茫茫一片。室外的氣溫低至6℃,盡管防護服密不透風,但因擔心活動不便而輕裝上陣的我們,在冷風的吹拂下仍感到涼意刺骨。
我們一刻不停的奔走,挨家挨戶上門,穿著寬大的防護服,腰上系著兩個大大的塑料袋用來承裝醫療垃圾和樣本,綁著一瓶沉甸甸的消毒劑,手里拿著拭子和試管,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,既笨重又滑稽。
黎明之前的村莊特別安靜,只有志愿者輕輕的敲門聲及呼喊聲:“起床做核酸”、“戴好口罩出來做核酸”。此起彼伏的犬吠聲、鏗鏘有力的呼喊聲回蕩在夜晚的村莊里。
村民們知道是外地來的醫務人員,早早的就衣著單薄、睡眼惺忪的等候在大門口,盡管天氣寒冷,盡管采集操作不舒服,但是勤勞淳樸的村民們毫無怨言,采完以后不忘說聲“謝謝”“你們辛苦了”。孩子們在睡夢中被叫醒,被大人裹著被子抱出來,雖然閉著眼睛,嘴巴還是張的大大的,可愛極了。有的老人行動不便,我們便進屋到床邊采集。
不知不覺面屏上已被霧氣充滿,時不時的還有水珠掉落到臉上、眼睛上,視線也越來越模糊。我透過霧珠之間的縫隙看向外面,東方已泛起魚肚白,朝露映紅了天,我抬頭看了一眼美麗的天空,搓了搓因使用酒精洗了上百次而凍僵的雙手,扭了扭僵硬的脖子,感覺像是做了一場夢。
今天我們小組共計入戶271家.采樣675人,任務完成。
回到鎮上,脫掉防護服,鎮上已為我們準備好熱乎乎的早飯,有我愛喝的粥,愛吃的粽子和叉燒包。一碗粥下肚,身子漸漸的溫暖起來。
我望向車窗外明媚的陽光,心想:不論多黑的夜晚,總有黎明到來;不論多冷的寒冬,總有春暖花開;不論多艱難的困苦,只要我們團結一致,同舟共濟,總有苦盡甘來的一天。
曙光就要來了。
(供稿:院辦支部 護理部 王靖文)